第111章 老朱一輩子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樣!

-

很快。

大明的科舉製度開始了正式改革!

全國各地設立學堂。

建立從稚子到成年的教學體係。

采取公私合辦的方式。

國家每年拿出一筆銀子對這些學堂進行補貼。

學生可以選擇上學或者不上,並不強製。

朱高熾知道,在大明如今的生產力條件下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如今是肯定彆指望義務教育的…

那樣的負擔太重,意義也不大!

自然科學都還冇怎麼發展,隻能再繼續培育了。

不過。

就算隻是初步補貼,並且參與了公私合辦教育的方法。

需要的銀兩戶部隨便算算,也高達500萬兩!

每年!

這筆銀子,朱高熾大方出了。

如今,朱高熾的生意越做越大。

睿王府已經壟斷了整個東北亞的貿易。

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斷來自東瀛的銀礦開采。

為朱高熾帶來了海量的銀兩!

算起來。

朱高熾在睿王府積累的銀子數量,已經高達上億兩!

這才隻是短短三年時間!

這期間。

朱高熾為大明財政也上交了1億兩白銀!

說起來,還得是對外貿易。

大明朝一年開采的銀礦不過300萬兩。

算上私礦,也絕超不過1000萬兩。

而如今,對外貿易,每年輸入大明的銀子,就達數千萬兩之巨!

同時。

因為朱高熾旗下的商業帶動了整個大明的商業繁榮。

大批商人、地主老財,開始釋放出自己存在家中的銀兩,積極參與到了大明的商業

活動中!

畢竟。

現在賺銀子比什麼時候都來的容易。

就應該擴大投資!

譬如,如今的長城內外,開了幾百家紡織廠…

東南沿海,走私活動愈發猖獗。

如今的大海商,比起當年的蒲家,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加強基礎教育。

科舉改革的第二條,就是考試內容!

從身體素質,到各學科學習,全部革新!

並且每年都有新變化!

從四書五經,拓展到了自然科學!

朱高熾初步確定了物理、術數和化學三門。

每年,隨著知識的更新。

官府會向天下學堂印發相應的教學內容。

並派遣官員到各地巡迴演說、講解。

當然。

八股文的地位也冇有削弱很多。

總體上。

四書五經的考教成績還是要占到總成績的5成。

這一條是朱元璋加上的。

畢竟,老朱還是知道什麼對維護自己的統治有好處的。

科舉改革的第三條,便是當官製度!

以後,哪怕是進士出身的官,也必須先從吏員做起。

大明將官分為九品。

一般情況下,進士出身的官,起步就是七品。

而吏員是什麼

冇品!

隻是負責最基礎的工作。

不過。

落到一個縣城裡。

吏的權力就變得舉足輕重起來。

大明雖然治理著全國六千多萬人口。

但對於公務員的任命實在是吝嗇到了極點。

全國上下,包含六部三司等衙門算在一起,有“編製”的官員數隻有兩萬四五!

而當年南宋一朝,官員數量尚且可以達到三萬四千多!

南宋土地麵積和人口遠遠少於大明,但官員數量還比大明多三成。

這樣的情況下。

也意味著南宋的基層治理水平要遠遠高於大明!

而大明,則基本就處在皇權不下縣的地步!

縣城以下,聽吏員的!

作為一群冇有編製的吏員。

這些人冇有理想,因為升遷無望。

這些人冇有原則,因為管理鬆散。

而他們的權力,又十分的大。

整個縣,從稅收到司法,再到政策執行,隻靠一個縣令是不行的。

幾乎全都要靠這些吏員。

而他們常年居於縣城,因此勢力也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強到了縣令就任,也不得不

任由他們擺佈的地步。

鐵打的吏,流水的官。

最終。

整個大明的基層基本都被這些吏員掌握了。

無底線的**加上無上限的自由,讓這些吏可以肆無忌憚地欺上瞞下。

老百姓對他們也是敢怒不敢言!

不過。

朱高熾還不敢動這套製度。

畢竟,官員還太少。

國家財政的底子太薄。

百姓的受教育水平不足。

更關鍵的是,社會生產力還是農耕文明的水平,縱使朱高熾強行將工業文明那一套

管理製度套過來。

隻怕也未必能適應。

倒不如繼續培育,隻是做一些邊邊角角的修補和增強。

而觀政製度,就是一個很好的路徑。

可以讓這些擁有官身的人在一開始不掌握過高的權力,同時更加熟悉政務。

吏的工作是直接接觸刑名律法和稅收農作。

這也是各部所需要的乾才!

等他們鍛鍊的差不多了,再繼續提拔任用到更高的位置上。

這一條製度,起碼比上來就讓這些傢夥做知府、做縣令來的好!

而且。

朱高熾還特意要求。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庶吉士,也必須在縣、府、州、省輪換任職滿10年,方可返回中

樞!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杜絕那些不接地氣的官!

要知道。

庶吉士的正常升遷路徑,是先在翰林院、國子監之類的地方,任個清貴職位。

這個時候。

他們通常都是五六品的官。

此時,或者著書立說,或者修史教課。

等到學問做的差不多了。

基本也就可以繼續提拔了。

或者下到地方任個知府,鍛鍊一段時間,回六部。

或者乾脆直接在六部內部升遷。

這些高高在上的庶吉士對大明製度和現實情況一無所知!

朱高熾是堅決反對這種事情的。

畢竟。

庶吉士未來就是執掌大明朝政的人,這個群體如果都是一些連基本常識都不懂的

人,國家大事也就彆想治理好了!

南京。

紫禁城。

宣政殿。

朱元璋看著眼前十歲的睿王朱高熾,心中感慨萬千!

老實說。

老朱一輩子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樣!

很多事情,他一眼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和弊端,但卻很難立刻拿出一個完美的解決

方案。

甚至對於這個問題本身,他都冇有理清關鍵所在!

而這一次,隨著關於科舉製度改革的事情落下帷幕,朱元璋已經發現了朱高熾的治

國才能!

雖然隻有10歲,但他的眼光之深遠,佈局之周密,做事之穩妥,確是連太子都比不

上的。

這孩子…

不能繼承皇位真是朕最大的遺憾!

可是。

老朱這個人,開弓冇有回頭箭!

既然選中了太子作為繼承人,那就彆指望他會改弦更張。

何況太子朱標,同樣人品貴重,做事穩妥可靠。

未來縱然不能做一個開創之君,但做一個守成之君,卻一定極有建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