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唐太宗東巡

-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三月十五日,唐太宗率領著眾大臣東巡洛陽,當夜住宿在顯仁宮。因宮裡的侍從進獻的食物不夠精緻、不甘美而受到責罰。對此,侍中魏征向李世民進諫:

“聖上這次到洛陽,因這裡曾是與王世充征戰之地,當地百姓曾遭受兵災,聖上這次東巡洛陽的目的,是想看看洛陽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同時想要對洛陽百姓施以恩惠。但事到如今,洛陽百姓非但冇得到恩惠,相反,顯仁宮的侍從因伺候不周而還受到了很多責罰。這是因為陛下不知足、過於奢侈造成的。這樣做已經違背了聖上東巡的初衷,怎麼對得起洛陽百姓對聖上的期望?過去,隋煬帝命人多多進獻美食,隻要食物不豐盛,就會受到責罰。上之所好,下必投其所好!上行下效,從而導致隋朝滅亡。這些都不是道聽途說,聖上親眼所見。正是因為隋煬帝昏庸無道,纔會由大唐取而代之。聖上當皇帝應當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今聖上漸漸地跟隋煬帝學,甚至比隋煬帝做的還過分。”

李世民聽罷,大驚道:“冇有你魏征,朕聽不到這樣的忠言。自今以後,朕必當改過自新。”

次日上午,李世民到洛陽宮,在積翠池中劃船,對身邊的大臣們有感而發:

“這個洛陽宮是隋煬帝在位時建造的,他大肆征集大量役夫,曆時多年,才建造出如此華麗的宮殿,可惜他隋文帝不能守住家業,冇有讓天下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他喜好到處遊曆,讓天下百姓備受騷擾。詩經雲:‘何草不黃?何日不行?……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就是指隋煬帝這種行為導致他眾叛親離,身死國滅,今日其宮殿儘為我有。隋朝滅亡,不僅僅是因昏君無道,也是因群臣碌碌無為。如宇文述、裴蘊這些人,身居高官,食君厚祿,受君重任,隻知道諂媚君主,導致國家滅亡,殷鑒不遠,我們不能做隋煬帝那樣的君臣。”

袁天綱奏道:“隋朝滅亡,是因為隋煬帝昏庸無道,群臣都不敢說真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遇事推諉甩鍋,導致天下大亂,都不敢據實以報。因此,隋朝滅亡,隋煬帝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李世民聽罷有所感悟,說道:“朕與你們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隻有如此,才能使大唐江山永固。”

數日後,李世民東巡歸來,在太極殿朝堂上,著作佐郎鄧世隆上奏章:

“臣建議將聖上所下的詔命彙編成冊,出一部《聖德論》,讓天下百姓都來研讀!”

群臣一聽到鄧世隆奏章,都議論紛紛,有的認為他這是拍聖上的馬屁;有的則認為聖上執政十二年,實現貞觀之治,彪炳千秋,應出書大力提倡宣揚聖上的功德。

李世民就對群臣們說道:“朕觀《隋煬帝文選》,文辭華麗,以為隋煬帝是堯帝和舜帝這樣的聖人,而非夏桀王與商紂王那樣的亡國之君,為什麼會這樣呢?”

魏征進諫道:“作為帝王,應謙虛謹慎,禮賢下士,故智者獻其謀,勇者竭其力。隋煬帝自恃其有才乾,驕矜自用,故其說著堯帝和舜帝的聖人之言,而做著暴君夏桀王與商紂王的事,所以導致隋朝滅亡。”

聽了魏征的回答後,李世民總結道:“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朕所下的詔命,有益於天下百姓的,自然會青史留名,彪炳千秋。如果不利於天下百姓的,就是彙整合冊,又有何用?隋煬帝雖然有文選發行於世,隋朝照樣滅亡了!作為君王,憂患是否推行德政,而非憂患是否出版文選釣名沽譽。”

於是,李世民在鄧世隆奏章上大筆一揮:“朕不許!”

一日,袁天綱在府中與高淑行談論到此事,袁天綱感慨道:“聖上真不愧是千古一帝,他胸懷若穀,廣開言路,曆史上冇有哪一位帝王能做到這一步的!”

高淑行好奇地問道:“聖上是前無古人,但後有來者嗎?”

袁天綱肯定地說:“後世帝王也做不到像聖上如此開明的。”

“後世的帝王是如何做的?”

高淑行好奇地問道。

袁天綱看到高淑行如此感興趣,就繼續說道:

“在一千多年後,也有一個千古一帝,史書上被稱為康熙大帝,他雖然文治武功堪比聖上,但是他可冇有像聖上那樣廣開言路、大度開明,而是大搞文字獄。”

“什麼是文字獄?”

高淑行不解地問。

“文字獄,就是因言獲罪。康熙朝有文字獄十一起,其中有一起文字獄案尤為殘酷,即《明史》案。”

“什麼是《明史》案?”

高淑行饒有興趣地問道。

“《明史》案,就是清朝時期江南道有一富戶莊廷鑨,購買了前朝朱國楨未完成的《明史》,他召集各方人才,補寫前朝史事。書中在敘述前朝史事時,奉前朝的年號為正朔,還刻意不用清朝年號,並提到了清朝早期一些不甚光彩的秘聞,結果被人告發釀成大獄。最後的處理結果是,凡是為此書題名的、做序的、校閱的、刻書的、賣書的,甚至買書的等等,及其家族,全部被株連,斬首人數多達二百多人,被髮配邊疆的近二千多人。莊廷鑨那時候已經病死了,但是死了也不放過你,他被掘墓剖棺、梟首碎骨,屍體被懸掛在城牆上示眾三個月。”

“這麼殘酷啊!”

高淑行聽得心驚膽顫。

“等到了康熙大帝的孫子乾隆當皇帝時,他一手搞起‘**運動’,**的範圍被無限擴大。但凡有‘虜’、

‘戎’、

‘胡’、

‘夷’、

‘藩’、

‘偽’、

‘酋’、

‘賊’、

‘女真’、

‘滿洲’

等字樣的書都屬於**。一時間,京城裡的書籍堆積如山,幾十個焚燒爐不分晝夜的燃燒。比如前朝檔案不少於一千萬份,被燒得僅剩不到三千件。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隻焚燬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部分書籍,與乾隆大帝的‘**運動’

相比較,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堪稱為華夏文明史上的第二次文化大浩劫。”

“看來我們生活在大唐盛世,文明開放,萬國來朝,是何其幸!”

高淑行感歎道。

-